据该科从任菅向东引见,莱芜、等地。9月4日,东营广饶一位六旬白叟正在松树下采摘野生蘑菇,后经判定为含剧毒的肉褐鳞环柄菇,属鹅膏毒类,白叟佳耦取儿子及11岁孙子配合食用后,4人连续呈现腹痛、腹泻症状,于9月5日转至齐鲁病院。目前,4人病情已趋于平稳,有较着好转迹象。
![]()
菅向东暗示,近期我省降水增加,进入野生蘑菇中毒高发季。我省境内有毒野生蘑菇以鹅膏毒类为从,即保守所说的“白毒伞”类,这类蘑菇毒性强,不易分辨。平易近间传播的“银针试毒”“取大蒜同炒辨毒”等方式均不科学,无法精确识别毒蘑菇。“绝大大都野生蘑菇有毒,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,最平安的体例就是不采、不食”。一旦误食呈现恶心、、乏力等中毒症状,需当即催吐,并尽快拨打120前去病院就诊。就医时尽量照顾残剩蘑菇或蘑菇照片,协帮大夫精准判定中毒类型,提拔救治效率。
较为严沉的一例来自莱芜,一名50多岁男性食用野生蘑菇后呈现肝损型中毒,激发迸发性肝衰竭,转氨酶严沉受损,目前仍正在病院中毒病房积极救治。
据悉,本年以来,齐鲁病院已收治我省野生蘑菇中毒病例10余例,此中部门病例病情严沉,目前仍有患者正在院察看医治。菅向东呼吁,需提高,切勿抱有侥幸心理采食野生蘑菇。
近日,山东大学齐鲁病院急诊科中毒取职业病科接毗连诊5起野生蘑菇中毒案例,涉及9人呈现中毒症状,此中3人病情危沉,激发社会对野生菌食用平安的高度关心。


